傢俱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古典紅木傢俱塑造著人們坐臥行立的姿態 也受到建築空間、生活習俗的制約和改變。流傳至今 紅木傢俱的款式、用材、作用都出現或多或少的變化 但是其內涵的“東方精神”卻沒有改變 並以經典或改變後的形式繼續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傢俱與身體的互相“塑造”傢俱的最基本功能是被使用 直接接觸人體 反觀之 人的坐臥行立 也受到傢俱的制約和塑造。古典傢俱的發展史 也是古人生活方式的進化史。以宋代為分界線 中國人從“席地而坐”到“垂足而坐” 傢俱中的坐具也從低矮的席子進化成框架結構的木椅。明清兩代的紅木傢俱可以說是中國古典傢俱器型的集大成者。 如今研究古典傢俱的器型 可以從中瞭解古人在室內的一舉一動。可以看出 當今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是時刻改變 但是傳統文化中與傢俱息息相關的行為準則 至今被現代人尊重並推崇。家是放鬆自在的地方 家裡最重要的、被使用最多的便是坐具、床具以及桌案類。其中 古典傢俱中的坐具最具特色。在如今看來。 明清兩代的各式坐具 無論寶座、官帽椅、圈椅 都沒有現代傢俱舒服。例如龍椅 其靠背、扶手雕刻了龍紋傢俱工廠 而且採用的是凸出的浮雕工藝 身體靠上去只覺得凹凸不平;而且寶座座面一般較大 與周邊的圍板有一段距離 使用人不便倚靠在圍板、扶手上。其較大的尺寸、複雜的結構 都是為了王者尊貴氣派及等級地位的象徵。例如明清兩代常見的官帽椅和圈椅 雖然有s形靠背板和搭腦 可以稱之為紅木傢俱中的“休閒傢俱” 但是靠背板和座面往往呈直角 坐上去很難完全放鬆下來。至今 現代家庭中的坐具材質、款式多樣 在客廳中 沙發是主流的坐具 但是正是因為紅木傢俱的“不舒服” 反而成為現代中式風格中書房、餐廳傢俱中常用傢俱。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周京南告訴記者:“如今 如果家中使用中式風格 書房中的傢俱還是以明式傢俱為主。在古代 書房傢俱中的坐具或者官帽椅、或者繡墩 沿用至今。古典傢俱中的坐具不能讓人完全放鬆 扶手、搭腦的設計已經規定了使用人的坐姿:脊背挺直不可倚靠、雙手放置於扶手上小臂與上臂呈直角 如果坐累了可以暫時靠在椅背上、後腦勺放在搭腦上進行休息。如果是椅子上使用較軟的材質 例如海綿、布藝或者皮質 人坐進去會‘窩’下去 身體懈怠下來 不利於閱讀、學習和思考。”同理 現代中式風格中 靠背椅也常常作為餐椅出現。中式風格佈局中 餐桌往往是圓形設計 便於形成圍合空間 靠背椅沒有扶手佔據空間不大、便於擺放 而且讓使用者保持後背挺直、不坐滿座面、不依靠後背兩邊 保持了端正的就餐禮儀家具工廠 便於塑造出高端正式的就餐環境。“屋肚腸”的進化史民間有俗語“傢俱是房屋的‘屋肚腸’” 建築的形態與規制 也決定了內部傢俱隨時代、地域的變化而改變。中國古典建築一般由梁和柱構成 以“間”為組織構成單體建築 再以單體建築組成庭院。這種以木質結構為主的房屋往往以四根立柱為一間 開間越多 等級越高。由於房屋的重量往往有木結構承擔 牆壁不承重 與如今的混凝土鋼筋水泥為資料的建築相比 房間內部很少有水泥牆壁作為遮擋 更為通透自然。隨著建築形式發生改變 屋內陳設使用的傢俱自然也在變化 但是古典傢俱所帶來的清風古韻 在現代建築中也以各種形式傳承。古典建築室內流暢、通透的環境 給予木質傢俱很大的自由 也衍生出中國獨有的傢俱品類——屏風 以及類似屏風作用的隔板、碧紗櫥等。作為室內空間的風格用具。 屏風材質多樣 尺寸多變 也可以折疊移動 能變身為插屏、折屏、掛屏、炕屏、桌屏 給予空間無數的變化可能。屏風上的圖案、用材、裝飾物不同 呈現出或富貴、或清雅、或樸素、或禪意的空間意味來。此外 隔開臥室與廳堂的碧紗櫥、向陽的雕刻花窗 都有類似的效果。碧紗櫥將大廳與私密空間隔開 透過紗隔可以望見外部景觀和主客的活動 其隔扇的裙板、絛環上做各種精細的雕刻 兩面夾紗 上面繪製花鳥草蟲、人物故事等精美的繪畫或題寫詩詞歌賦 裝飾性極強;鏤刻雕刻花窗圖案豐富 多採用諧音與暗喻管道 不僅起著裝潢美化的作用 還具有採光通風、防塵、分割空間的功能。在如今的家庭裝飾中 不僅在傳統的中式空間中屏風常常出現 也出現在普通空間中。在面積較大的別墅、平層住宅中 屏風、花窗類的設計 突破了鋼筋混凝土的結構 將封閉的室內空間通過若有若無、半遮半掩的管道 隔斷出婉約通透的風格。即使在普通住宅空間 玄關與客廳之間也往往見類似的設計 保證了空間的通透照明 並賦予空間節奏韻律。與此同時 隨著居室空間的改變 有些傳統的紅木傢俱已經不適合現代生活。例如極具封閉性的架子床、拔步床 往往由立柱、欄桿、床頂構成 適用於層高較高、坡頂結構的古建築中 而在現代家庭空間中 如此結構繁複的傢俱不僅尺寸較大 顯得空間逼仄 而且給人壓抑之感。現代中式臥室空間中 有保留古典床具的特色的寢具沙發工廠 只不過立柱數量減少 往往是位於四個床角的四個木柱 再加上簡單的橫樑連接 搭配上帷幔布簾 也不失古典婉約的韻味。12下一頁尾頁21[責任編輯:yfs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