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zj.qq.com/a/20180410/008711.htm"
4月8日,中國美術學院迎來九十華誕。作為本次校慶的重磅項目,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是中國美院獻給杭州和世界的一份大禮。當天,來自五湖四海的中國美院校友和來自全球60余家頂尖藝術院校的代表齊聚中國美院象山校區,見證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盛大開館。當天下午,中國美院良渚校區奠基。至此,中國美院校園將出現4位國際建筑大師的作品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王澍打造的象山校區在山林中靜靜棲息;著名建筑師張永和領銜設計的良渚校區將與南山路老校區一起,構成“湖山望境”這一中國美院文化意象;日本建筑師隈研吾設計的中國民藝博物館和葡萄牙建筑師阿爾瓦羅西扎設計的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則在象山校區相對相望。新館聚焦當代設計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整體建筑呈三角形布局,總建筑面積1.68萬平方米,外觀主色呈紅色,外觀材料為阿哥拉紅砂巖輔以法國果黃砂巖,是葡萄牙普利茲克建筑獎獲得者阿爾瓦羅西扎現代主義建筑風格的典型體現。博物館功能齊全,除展廳外,還擁有文獻中心、駐館設計師工作室、兒童工坊、多功能廳、報告廳、設計品商店、咖啡館餐廳和屋頂花園及規劃中的設計書店等。“這是中國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博物館。”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執行館長袁由敏說,以建設國際一流設計博物館為目標,該館聚焦當代設計,也就是大工業機械化、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背景下的設計,通過推出具有研究性的近現代設計作品展覽,揭示設計與生活、藝術、社會、科技發展等的關系;通過教育互動,促進公眾對物質文化變遷意義的了解,從而激發本土制造的創造力,并建立中國設計價值與產業發展的觀察體系;同時,博物館將依托中國美院的學術資源,系統策劃跨界展覽與中外當代重要設計師作品展,追蹤當代設計前沿,致力當代文化消費的觀念更新,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服務公共文化體系。“目前全球獨立運行的設計博物館數量不多,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的規模和體量在亞洲是最大的。”在中國美院副院長、中國美院美術館館長杭間看來,藝術博物館里的展品一般具有唯一性,觀眾看到的往往是展品本身,而設計博物館中的工業制品則讓觀眾了解人們為什麼選擇這些物品,以及這些物品對生活的影響,更多的是一種生活美學的傳遞。五大展覽同時亮相隨著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開館,五大展覽也同時亮相。包括“生活世界館藏西方現代設計展”“遷徙的包豪斯:設計生活展”“顛覆與重塑:館藏馬西莫奧斯蒂男裝展”“超越建筑的西扎西扎建筑與設計大展”“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文獻展”。包豪斯由德國建筑師瓦爾特格羅皮烏斯于1919年創建,是第一所現代意義的藝術設計高等學府。2011年,7010套“以包豪斯為核心的西方現代設計系列收藏”從德國落戶中國美術學院。“生活世界館藏西方現代設計展”選取了自19世紀中葉以來的一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作品。“遷徙的包豪斯:設計生活展”展出包豪斯的實物、商業生產的原型、廣告設計、建筑和城市規劃項目以及相關理論文獻。“顛覆與重塑:館藏馬西莫奧斯蒂男裝展”的展品來源于2013年12月收藏家朱欽騏先生的捐贈,這批服裝涵蓋了馬西莫奧斯蒂所創立的重要品牌的經典款式及其收集的作品。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歷時6年建造而成。阿爾瓦羅西扎和他的合伙人卡洛斯卡什塔涅拉為博物館的設計傾心注力。“超越建筑的西扎西扎建筑與設計大展”展示了西扎在設計生涯中的主要創作成果,展品涉及建筑、雕塑、家具、工業產品等領域。這也是西扎在亞洲的最大個展。“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文獻展”集中展示了博物館從方案概念提出到施工完成的整個建造過程,展品包括為項目制作的工作模型、工程圖紙以及一批珍貴的工作會議文檔、工地照片和相關視頻。美院崛起博物館群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當代,在同一方天空下交匯。以設計博物館為中心,連同中國美院美術館、中國美院民藝館,構成了中國美術學院的特色博物館群。與設計博物館咫尺相望的是日本建筑師隈研吾設計的中國民藝博物館,“東方竹亞洲竹生活藝術展”正在這里展示著別樣的竹世界。從山腳拾階而行,這座依山而建的民藝博物館,被“土生土長”的青磚、青瓦、青苔披上了民居的“馬甲”,呈現瀟逸優雅的“之”字形;坐具展區、皮影區、休息體驗區、用具區、情景區、花窗區等幾大板塊通過4個廊道連接,觀眾在“爬山”觀展的過程中移步換景,時有豁然開朗的感受。青山綠水間,占地800畝的中國美院象山校區,是王澍用6年時間為美院師生建造的水墨畫般的小世界。其中,專家樓“水岸山居”也是王澍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后完成的第一件作品。王澍被譽為“用房子寫詩的人”。黑瓦屋頂、黃色土墻的“水岸山居”,遠看似一幅唯美而簡約的山水立軸,徜徉其間,利落的線條和回轉的空間又傳遞出一種現代美感。8日下午,中國美術學院良渚校區進行了奠基儀式,由張永和教授領銜設計。屆時,一座新的文化地標將在良渚拔地而起。4位國際建筑大師的作品齊聚中國美院,讓人欣喜。“我們希望中國和國際設計界、制造界從這里獲得現代建造與中國創造的力量,希望中國和國際教育界從這里獲得生活技藝和生命啟蒙的力量。”中國美院院長許江說。正文已結束,您可以按alt+4進行評論
關鍵字標籤:展覽規劃推薦
|